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会有一个女人在默默支持。一个成功的王朝的建立后面则有文人的建议、武将的英勇来支持。那么,提起赫赫有名的丞相,大家脑海里会想起秦朝李斯、三国诸葛亮、大唐魏征、宋朝王安石、明朝张居正、清朝曾国藩。
说起汉朝的名相,第一个蹦进大家脑海里的十有八九是萧何。
萧何是何许人也?萧何,汉朝著名的政治家、一代名相、开国功臣。一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世人皆可以不假思索说出。
成功也是因为这萧何,失败也是因为这萧何,成败皆因一人之手,这可是天大的能耐。“我命由我不由天”,到萧何这,就是“我命萧何管,老天一边闪”。你说这萧何究竟有多厉害呢?厉害到萧何死后荐举的曹参还遵循着萧何定下的规矩,将其奉为圭臬,也就是著名的成语——“萧规曹随”。
1. 萧何的才能出众、慧眼识人。
萧何性格平易近人,随和,与朋友交,不卑不亢,待人接物,皆有礼数,善于识人,良师益友结识了众多。他勤学好问,才思机敏,又勤俭节约,从不铺张浪费。
识人的技巧是一个颇有用处的技能,这让萧何早年遇见刘邦的时候,便看出了此人的气宇轩昂、天资风骨、贵人之相,所以他与刘邦结交,十分袒护他,这给他后来成为刘邦坚实的左右臂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说道萧何的慧眼识人,我们就必须提到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因为自己在营中迟迟不得重用,灰心丧气,骑马离开。萧何知道后,立即快马加鞭,一路追韩信。
其实当时逃出的人特别的多,将军也有很多个,萧何却独独去追留韩信。这是因为他看出了韩信将来大有所为,对汉营而言是不可多得的有用之才,所以做了一系列的思想工作,极力挽回要走的韩信。萧何又劝了刘邦要好好重用韩信。
等韩信当上了大将军之后,他的军事才能就显示了出来,屡战屡胜,楚汉之争的胜利,韩信功不可没。当然如果没有萧何的月下追韩信,韩信又何来将军之位,尽自己之才。
2. 萧何理智过人、目光长远。
西汉进灭秦国,许多人刚刚踏入咸阳的时候,被富丽堂皇、美女如云的咸阳迷得失去了神志,渐渐迷失了进取的心,包括刘邦,他对眼前所拥有的一切都十分满意。
而萧何就不同了,他对纸醉金迷视如无睹,刚入咸阳,第一件事情便是劳碌地接收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让而后刘邦明确掌握全国户口、民情,更好地把握秦朝当时的政策,从而稳定安抚好民心,了解地势,更好地去管理好这个国家。
并且对于日后去制定有效的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充足的条件。萧何的理智,让刘邦没有完全沉醉在当下的繁华梦里,而是投入到了更长久的发展上,没有这样一位贤臣,汉朝的建朝之路将会有更加多的艰难险阻。
3. 萧何的政务能力强
早年萧何在任秦沛县狱吏,又任功曹,对历代律令也是颇有研究,这些丰富的经验让他熟悉秦国的法律,又掌握了一定的管理政务的手段,对于掌管起汉朝的政务,他更是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加之刘邦和萧何都是从沛县出来的,同为老乡,一路上也是有真情实感。所以在张良和萧何之间,刘邦认为出身小吏的萧何之功劳、能力都大于出身贵族的张良。
4. 萧何体恤百姓、深得民心和军心
萧何早年和将士们共谋略、同进退,为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共同出力,在军营里,也是有许多人支持这位拥有战略眼光的文士的。而在沿袭秦律、安抚百姓上,萧何让老百姓安稳生活、安居乐业,在民心这上面,他无疑是胜利了。
说起萧何的功绩,史记上有提到刘邦的评价。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可见刘邦非常肯定、重视萧何了。
1. 镇抚关中,安抚民心
萧何为刘邦巩固后方出谋划策。等他带兵在东方击楚,萧何则是留守关中,当然,萧何也没有闲着。萧何设宗庙、社稷、宫室、立汉的基地,勤于治民理政,把一切治理的井井有条,细致有理,使汉室在百姓里有了威信。他对于前方需要的支援也十分及时,让刘邦能够安心的打战。
2. 先见之明,保举韩信
月下追韩信已经成为佳话,如果萧何目光短浅,对于韩信这样的英杰始终是未发觉,任由他被埋没,那么后来的战争可能打得很辛苦,赢的几率也聊聊无几。所以,伯乐的萧何认出了千里马的韩信,让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楚汉之争的战场上大放光彩。
3. 目光长远,护书有功
进入咸阳的萧何极其看重这个藏书丰富、浩海如烟的场所。他奔波各处衙门府第去收取律令、图书、文献以及各种档案,好好地保存起来。而后这些书籍有了用武之地,刘邦借此掌握天下大势,占领要塞和安抚百姓,使其军事上民心上实现了双赢。
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哪怕是曾经同甘共苦,有恩于君主,他的位置若是君王,除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他所疼惜爱惜的,其他都是“眼中刺”。萧何渐渐也从刘邦的“眼中宝”变成了一根“刺”。让汉武帝刘邦将毒手伸向了萧何。
1. 败也萧何——觉醒:狡兔死,走狗烹。
夺得天下之后的刘邦并没有真真切切感受到他坐在这个位置的安稳,帝王的多疑让他对周围的人开始不信任。曾经跟他一起打天下的人,更是成为了他的梦魇,他必须要除掉他们。
第一个便是正值盛年、军营内威望颇重的韩信。他将忧虑告知吕后。吕后知道后便用此事探探同样位高权重得民心的萧何,一边是曾经提拔的韩信,一边是至高的皇帝。萧何选择了站在国家这边。他设计骗韩信来到长乐殿,韩信出于“成也萧何”的恩情赴约,谁知等待他的竟是“败也萧何”的死亡。
刘邦对于萧何的做法十分满意,并且给了一大笔钱、房子。受到了门客的点拨,只想为汉室尽心尽力的萧何才意识到君王已经对自己有所不信任,产生了杀意。下一个“兔死狗烹”的人很有可能是自己了。
2. 自污名节——悲叹:明哲保身,善始善终。
刘邦畏惧文士萧何什么?畏惧他过于干净,过于光明磊落,在百姓和军营中的威望过重,从而对自己的皇权威胁太重。萧何知道刘邦所畏惧的,便抓住这个点,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来保全自己——降低自己的威望。
他做事会贪、会沉迷女色、会被老百姓辱骂唾弃,便是刘邦喜闻乐见之事。于是他做出了强占民田据为己有、侵夺民间财物、鱼肉百姓等一系列贪官才会做的事情,让他的名声渐渐狼藉。这样一来,刘邦便开怀大笑了,相国不再受人爱戴,他的权力才会更集中,位置才会更稳定。
结语:
一个王朝集结了众多精英,文人武将为这个王朝的壮大与巩固抛头颅、洒热血。直到今天,我们还是为这些能人将士目光之长远、战略之英明而惊叹不已。
萧何是何许人也?在汉朝,刘邦纵使畏惧他夺权过,也不得不对他钦佩。在历史的长河里,他是所有后来人称赞的对象。我们不去说他的结局如何普通,他的一生已经活得伟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何尝不是对萧何的极高之评价。所以世人皆说:“文终侯”萧何,大智大慧之人。